盛夏七月,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的设施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小番茄挂满藤蔓,宛如翡翠般的“青甜2号”、红玛瑙似的“玲珑蜜”、黄灿灿的新品种交相辉映,绘就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50余名采摘工人穿梭其间,灵巧的双手将颗颗饱满的果实轻轻摘下,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重点推广的‘青甜2号’虽然通体碧绿,但口感清甜爽脆,糖度能达到10度以上,特别适合鲜食。”掌政镇五渡桥村致富带头人赵伟峰托起一串翡翠般的小番茄介绍道。这位有着20年设施农业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带领合作社经过两年考察试种,成功从山东引进了10余个优质小番茄品种。如今基地60亩小番茄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达万斤,按照每斤6-8元的市场价计算,亩均纯收入有望突破2万元。
在标准化种植大棚里,齐人高的番茄植株整齐排列,智能水肥系统正进行精准滴灌。赵伟峰轻轻拨开翠绿的叶片,露出隐藏在下面的累累硕果:“我们采用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技术,确保果实自然成熟、风味浓郁。”更让他自豪的是,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周边农户种植的小番茄品质甚至超过了基地样板。
“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50元,还能照顾家里,挺不错的!”村民孔东兰一边麻利地采摘着翡翠般的“青甜2号”,一边擦了擦额头的汗,眼睛里闪着光,“看着这些小番茄这么受欢迎,明年我家也打算跟着合作社种上几亩。”像她这样的务工村民,基地日均要吸纳50余人,待到盛果期用工量更将突破120人。
工人们将分拣好的小番茄装入打包盒,这些凝聚着农户心血的彩色水果番茄,除供应本地商超外,还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现在每天出货3000多斤,下周盛果期能突破万斤。”赵伟峰透露,他们正积极对接广州、浙江等地客商,未来将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让宁夏小番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不仅要让小番茄成为五渡桥村的‘金字招牌’,更要让更多乡亲通过这个产业过上好日子。”赵伟峰满怀信心地说。
小小的果实,不仅承载着农民增收的希望,更见证着一个村庄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华丽蜕变。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农业,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这里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致富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