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104-202/2017-66491 文  号 银兴新政发【2017】284号 生成日期 2017-10-26
发布机构 兴庆区大新镇 责任部门 兴庆区大新镇 关 键 字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是否有效 有效

关于大新镇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2017年,大新镇党委、政府在兴庆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产业提效升级、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以及改善和加强民生为重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2017年主要工作

    (一)提档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大新镇充分发挥大新镇既有的农业特色产业及区位优势,整合现有的资源,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新布局,促进产业提效升级。依托北京锦绣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通过“高科技农业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5个农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立大新镇绿佳源泉农民合作联社。对全镇闲置土地进行了流转,采取1、2、3产配合的方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引进宁夏锦绣丝路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落户兴庆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已开始运营。截止目前,我镇鲜切花种植面积1253亩,产量2506万枝,产值1002万元,鲜切花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9%。种植盆栽植物40.37万盆,观赏苗木104亩;设施蔬菜喜获丰收全镇共种植设施冬春茬蔬菜2948亩,春季移动棚种植508亩,早春菜683亩,露地夏菜676亩,日光温棚蔬菜2918亩;畜牧业平稳发展。全镇奶牛存栏1237头,肉牛饲养1177头,生猪饲养1623头,羊只饲养15140只,家禽饲养2.69万只,犬饲养723只。肉产量376.2吨,禽蛋产量52.3吨,鲜奶产量4059.6吨。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新镇2017年由本级建设项目15个,预算投资24.7亿元;落地的重点建设项目18个,占兴庆区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数的近半数,预算投资44.95亿元,占兴庆区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大新镇党委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切实落实“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全镇共依法依规完成碧桂园、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征土地1654亩,安置拆迁户530户11.74万平米重点建设项目中,宁夏锦绣丝路农业科技产业园大新镇友爱休闲广场已完工交付使用;年底之前完工的有大新村仓储物流园、新安家园便民农贸市场、大新六队观光采摘园、燕鸽再生资源市场等;杨家寨安置区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

(三)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及违法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共清理卫片图斑52个,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30000多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建之风;对全镇9615.17亩已征土地进行摸底建档,与兴庆区国控公司对接,对已征土地进行实地勘察;全面推行“河长制”,对辖区12处沟河湖泊污染源、长度面积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并确定了“河长”,并利用锦绣公司的新技术对二排沟污水进行了净化处理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对辖区内主要沟渠、湖泊、主干道路及林带、各村队的巷道及各类园区道路、裸露空地、堆土、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户外经营等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强化环境卫生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理顺镇、村及卫生外包服务公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卫生经费的管理。目前全镇从事清扫保洁人员达到82人,清扫保洁车辆62辆,配备清运车辆9辆,卫生垃圾站覆盖率、清扫率均达95%以上。

(四)创新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开发大新镇阳光政务村务公开网络平台,在镇政府和各村设置了一站式大厅,配备了触摸屏幕。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拨出7名“阳光村务”网络信息员;健全镇村级监督组织,完善和强化了村级民主监督机制。落实镇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开展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工作。委托专业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大新村、燕鸽村、新渠稍村、上前城村及塔桥村集体经济进行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理顺村集体经济分配关系,建立产权明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对辖区各安置区物业公司的管理。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物业办公室,对辖区的商住物业公司和村办物业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燕祥家园选举成立第一届业主委员会,解决因采暖和物业公司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切实维护稳定,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工地”等活动;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社区戒毒(康复)、“法轮功”等邪教活动监控;加大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力度,打击传销4起打击传销窝点10个,遣散89人次;认真抓好信访工作。按照“四位一体”包抓机制,将信访案件分派到各责任领导,共召开疑难信访案件联调会议13化解10年以上信访积案3件、8年以上案件7件、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6件。有效化解了塔桥村八九队营业房安置、上前城七八队拆迁安置等群体性上访事件,信访积案按期终结率达到95%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与辖区各类企业1100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辖区内废品收购站、木材加工经营户等110家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开展了6场次消防知识培训,有效处置了6起火灾事故。

(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12次;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辖区最美家庭、最美银川人举办大新镇模范事迹分享会,做好道德红黄蓝榜的评选工作,引导辖区居民形成“好人有好报”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新活动。表彰好婆婆、好媳妇36人,寻找、上报“最美银川人”3人,表彰孝老爱亲、热爱公益、爱护环境等最美家庭20户;不断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各安置区举办“迎新春·大拜年”安置区巡回文艺演出。春节期间,邀请书法家为辖区居民免费书写春联,共免费送出春联3000余副,福字2000余副。

(七)关注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常抓不懈。深入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保健服务“三大工程”,全镇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7.7%,人口出生率12.9‰为67位育龄妇女进行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158450元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网上信息办理及时率达100%;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20963元,农村低保金471446元,高龄津贴519850元,重度残疾人津贴205320元。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优扶金、农村老兵困退役生活补助、农村特困人员补助以及困难群众节日慰问金40余万元;做好扶贫工作。与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开展“共谱脱贫曲、温暖移民心”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配合兴庆区扶贫办完成扶贫入户工作,为121户贫困户每户送去“米、面、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办理就业失业证186人,养老登记86人,养老审批75人,新增医保137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审核761人,住房保障16件,为3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了社保手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镇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生活就业增收问题亟待解决;失地农民维稳难。在实施征地拆迁以及安置过程中,涉及农户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个别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三是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全镇花卉种植面积仍有萎缩的趋势,农民对花卉种植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大新镇党委、政府将在兴庆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特色促进效益,以项目带动增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向城市转型,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以优异的成绩为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献礼。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增收。一是充分发挥绿佳源泉合作联社的作用,建设好燕鸽、塔桥、新水、大新、新渠5个农业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和经营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式”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花卉产业的种植效益,提高花卉种植积极性。同时,通过绿佳源泉农业合作联社、裕泰实业有限公司开展工作,努力解决各农民联合社、各村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对已征闲置土地统筹谋划,充分利用,使其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中充分发挥作用;三是抓住新华商圈及丽景市场物流带的转型升级改造机遇,结合安置区建设及居民入住,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安置区居民自主创业,发展房屋租赁、小型商超、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托老托幼等产业,既满足商贸集中区的生活需求,又能为安置区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渠道。积极拓展观光旅游产业。结合辖区水系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水系、道路为纽带,大力发展休闲健身、果蔬采摘、花卉观赏等特色种植和观光旅游项目,尽快完成大新村六队休闲采摘观光园建设及章子湖公园的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营。

(二)争分夺秒,做好项目落地建设工作。目前,大新镇各项目进展不一,有的已进入实施阶段,有的仍处在设计阶段。如此多的项目对镇党委、政府及镇村干部都是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不停滞、不等靠、不懈怠,做好项目落地建设工作。进一步疏理审批流程,加强各部门的的协调联动,提升工作效率继续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和服务工作;全力推进杨家寨安置区、燕庆安置区等5政府投资类重点建设项目8社会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向失地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广辟就业渠道、组建农民股份合作制公司等方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医疗、就业培训、扶贫救助、社区服务等管理工作水平;抓好“阳光工程”的建设,完成5个村集体股份制改革的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切实落实好村(居)务、财务公开,使大新镇成为自治区的“阳光工程”示范单位;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依法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及新建3个社区的选举工作。加大社区标准化建设力度,建立完善信息联通共享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强化镇物业办职能,监督促进各物业公司为安置户提供高标准物业服务,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四)依法治镇,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广泛开展七五法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创建活动,全面推行“依法治村”新模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各安置区建立5个社区警务室,继续推行警力下沉工作;建立健全镇、村、队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格化管理模式,调解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五小”行业、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整治,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坚持统筹协调,推动教科文卫事业全面进步。加强人口综合服务,实施免费孕前及孕中期优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品牌,发展文化事业。提高镇文化活动中心利用率,举办2-3场文化演出;完善村级图书室、文体室、室外活动场所,培育专业队伍,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对特困群众进行及时救助,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户、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经常性的开展扶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