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全面部署,围绕银川市、兴庆区提出得目标任务,大新镇打铁自身硬,应地制宜,夯实基础,助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
善用区域条件基础“优”。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大新镇位于银川东大门,城乡结合部,距离市中心仅5公里路程,涵盖周边群众面广;着眼于丰富劳动力。大新镇流动人口、失地农民多,充足的劳动力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利用良好自然景观,大新镇有独特的农业资源。除了大量可利用土地,拥有大型花卉、蔬菜种植基地,生鲜果蔬和农货仓储物流园,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科研基地。
筹谋准备调研“深”。2017年底,镇党委、各村将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到2018年重点工作中。2018年初,在大新镇党委的安排部署下,安排部分人大代表、“两个带头人”赴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调研田园综合体项目先进经验,镇人大多次组织村民、村民代表、社员到银川周边观摩学习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
选优纳贤软实力“强”。一是大新镇多次召开田园综合体会议,传达党的十九大、银川市《乡村振兴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二是成立了“大新镇田园综合体”指挥部,由党委“一把手”挂帅,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层站所负责人及各村书记构成小组,配备“精兵强将”,保障干事有人,并有镇纪委全程跟进,实时监督,适时启动问责程序;三是聘用第三方设计院、律师事务所对大新镇田园综合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提供法律保障。
农民群众参与“干”。农民是农业兴旺和农村发展的主体,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重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镇党委明确政策边界,由政府主导,农民群众具体实施,保护好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
党员干部带头“宣”。党员干部是农村事业的领头羊,大新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调研、广泛宣传、召开座谈会,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