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104-102/2017-05980 文  号 银兴教发【2017】47号 生成日期 2017-08-02
发布机构 兴庆区教育局 责任部门 兴庆区教育局 关 键 字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是否有效 有效

兴庆区中小学、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2017年兴庆区教育局以课程建设工程为抓手,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提升。为了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研发和使用好校本课程,形成兴庆区学校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兴庆区教育局出台《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兴庆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认真准照执行。 

  附件1: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2:兴庆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

2017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17-2019年)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构建兴庆区中小学多元化课程体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关要求,特制定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规范、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展学校特色,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 

  二、实施目标 

  (一)课程管理。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宁夏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设置的各门课程,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二)课程规划。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形成具有本校特色、育人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保障学生成长中的多元化需求。 

  (三)课程实施。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在对国家、地方课程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保障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四)课程评价。做好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包括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评价;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实施效果评价。积极构建科学、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三、实施原则   

  (一)规范性。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尤其不能忽视技术类、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二)整合性。各校要切实做到因地、因校制宜,结合地方、学校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课程。   

  (三)生本性。课程建设要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四)生成性。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必须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建构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四、实施任务 

  (一)加强课程规范管理 

  1.全面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坚决杜绝“两张课程表”等违规现象,成立课程设置、实施、检查评估的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育人功能的落实、指导与检评。 

  2.重新审视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办法,从课程要求、师资条件、学生需求、条件保障、特色发展需求等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调配课程,确保实施质量。 

  3.学校要开足开齐开好所有学科,重视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设,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力度。 

  (二)强化课程领导力 

  1.学校课程领导由校长和学校的职责部门完成。学校课程领导的领域应涉及: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课程实施与建设的自我监控,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代表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组织校本研修,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服务等。上述工作应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切实实现对学校课程的决策、专业、行动引领。 

  2.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全面落实国家、地方课程改革精神。进一步研究并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则、策略、方式和运行机制,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同时还应注意课程建设逐步实现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三)开发建设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体。 

  1.创造条件,整合力量,将三级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学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生长点,学校要创设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文化环境。建立鼓励和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机制。 

  2.整合课程资源,科学开发凸显本校历史、地域文化和办学优势的特色课程,进行品牌化打造,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3.探索开发家长课程。关注家长角色、性别教育、留守儿童等问题,体现对不同学段学生教育的层次性。借助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以课程为引领,科学规划学生节假日的学习与生活安排。 

  (四)开发建设丰富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1.以国家教育目标为基本准则,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课程中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 

  2.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基于学校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3.校本课程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学校特色出发,努力做到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得到必要的教育教学设备条件的保证与支持。 

  (五)构建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机制 

  1.学校立足于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统筹规划与规范落实,为学校课程开发确立方向,提供支持;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开发以及学科课程整合的主体,具有创造性实施课程的权利;学生的发展需求应作为学校、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学校课程实施的重点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和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开设,关键是特色课程的品牌化打造,难点是三级课程的统整,各学校重在提高三级课程的实施水平与实施质量。 

  3.倡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安排,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整合三级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学科内、学科间和生活拓展型课程统整改革,提高课程育人效益。 

  4.学校要构建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与管理机制,建立课程设置、实施及评价相关评估标准,健全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标准。课程管理与评价以学校自查为主,并逐步探索课程表上网公布等措施,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五、实施要求 

  认真落实、规范国家、地方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地方课程校本化整合和校本课程精品化开设。 

  (一)基本要求。积极推进三级课程,加强教学和教材的管理,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要把管理的重心落实到课堂教学管理上。 

  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引导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及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交流经验的机会。 

  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原则上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提倡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感兴趣的探究性作业。学校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辅导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不能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 

  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等级制,不得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二)整合要求。在规范落实三级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实施,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包括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有效作业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研究等。要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各个学校加大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并加以规范与指导。各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所属社区的资源优势,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三)个性化要求。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要聚焦原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不以知识拓展或加深为取向;要进行深度的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依赖课程的丰富与精致。六、实施步骤 

  本工作三年为一个周期。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培训准备及设计论证 

  本阶段重在培训、引领、准备。各学校根据学校地域、教师、学生、社区特点,分析梳理,制定出能凸显学校特色、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计划,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与反思结合,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设计。 

  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整体实施推进。 

  本阶段要求各学校积极推进三级课程,加强教学和教材的管理,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要把管理的重心落实到课堂教学管理上。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展示分享与水平评估。 

  本阶段重点工作为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分享与评估。主要由学校申报项目,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遴选成果,并承办展示会。 

  五、保障措施 

  (一)教育局将不定期开展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培训,通过专业引领,提升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校本教材的编创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教育局将开展优秀课程教师遴选活动,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课程建设专家队伍。 

  (二)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责任人,负责领导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及保证其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落实。校长要认真学习《课程方案》,钻研课程与教学业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到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个实践环节,及时研究、引领、指导、调控和改进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作为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好课程规划、管理和指导。要因校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课程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四)兴庆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管理、评估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局将课程建设水平评估纳入年终考核,并推介一批有价值、有特色、可操作的学校课程研究成果以及一批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兴庆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附件2: 

  兴庆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全面落实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推进兴庆区幼儿园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兴庆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兴庆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幼儿为本”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适宜地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建设工作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以“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课程建设的路径。提升兴庆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实施目标 

  (一)课程管理。通过具有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实践工作,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即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动态的教育过程。课程建设最核心的理念是课程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整体化、情景化。 

  (二)课程内涵。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提高课程设计、实施、执行能力,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园本课程、特色课程。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中引导和注重培养幼儿良好学习的习惯、态度、兴趣、品质、方法,保持教育目标的渐进性、关联性和一致性,使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能力得到拓展提升。 

  (四)课程评价。在评价方面,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可操作的课程评价方法,实现多方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三、实施范围      

  兴庆区直属公办园,兴庆区已审批的民办幼儿园。 

  四、实施原则 

  (一)全面性。幼儿园课程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均衡实施。科学地应用、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二)差异性。兴庆区幼儿园类别多样化,各类幼儿园建园历史、办园水平、师资水平、办园条件等各具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园依据自身现状,差异化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三)发展性。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本着爱护和发挥幼儿天性,选择课程资源应“了解、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个体差异”、课程的实施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建设的进程中工作者和幼儿共同建构、共同体验、共同表达、共同成长。 

  (四)创新性。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课程资源应该来自于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挖掘生活中多样资源并不断实践反思创新是为师者的重要职责。 

  五、实施要求 

  (一)课程建设的开放。 在课程建设中建立幼教集团内示范园层级辐射带动机制。示范园和一类园对集团内其他类级幼儿园在课程建设规划、管理、实施中全方位担负起指导责任和义务。兴庆区学前教育专家团每学期对各幼儿园课程方案进行审查,对各园班级教师的教育引导方式和行为进行观测、分析、促其改进。 

  (二)课程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载体。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幼儿、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各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开放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教师通过网络贡献课程资源,共享共用。 

  (三)课程实施的协同。课程的教育影响应协调一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保持一致,形成合力。 

  六、工作内容与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准备及设计论证(2017年3月—2017年12月) 

  组织各级各类幼儿园充分讨论、认识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各幼儿园结合各自发展规划、园所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好具体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从幼儿心理、生理、需求、习惯及学习内容、方法等作为课程建设的研究点。 

  第二阶段:整体实施和推进(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围绕课程建设工作,关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提升幼儿成长的核心经验,开展有实效、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实践,逐步实现课程彰显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办园特色。 

  第三阶段:展示分享与水平评估(2019年1月—2019年12月) 

  归纳梳理、提炼升华出行之有效的、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幼儿园的策略与做法,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活动,完善兴庆区学前教育的课程资源库,开放共享共促。组织专家观察、了解各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核检课程的特点和效益,提高课程决策的科学性。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将对学前教育的课程建设工作给予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支持与指导,提供培训服务;建立兴庆区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库,不断积累和填充优质的课程资源;对各类级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评价;推荐优质课程资源和课程建设成果展示,推动兴庆区幼儿园课程建设发展。 

  各幼儿园须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小组,把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重点工作,切实做好课程规划、管理和实施,加强领导,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二)建立课程建设工程档案。要及时收集、整理课程建设方面的全部资料,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具体方案、课程实施活动的文本、图片、音视频记录和相关资料等,纳入档案妥善保管。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幼教集团和幼儿园要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和引导各种传媒加大力度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四)总结提升实践研究成果。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反思、整理、总结、提炼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建设新经验、新做法和新成效。 

                   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

  2017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