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 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工作

  • 640104-112/2020-00025
  • 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 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 有效
  • 2020年06月01日
兴庆区文旅局四抓四提升助推乡村文化软实力
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来源: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兴庆区文旅体广电局从乡村实际出发,以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发展,多举措激发乡村文化建设活力,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抓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备农村相应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开放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不断完善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的提升建设工程。2020年,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积极争取18万元专项资金对掌政镇茂盛村、掌政镇五渡桥村、掌政碱富桥村等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切实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是抓传承,提升非遗文化宣传力。近年来,兴庆区文化馆积极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安排专人在非遗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遗资源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已构建起了兴庆区较为完整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现有非遗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3人、自治区级11人、银川市级11人、兴庆区级19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汤瓶八诊》《贺兰砚》《景博学校剪纸》;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鱼尾剑》《刺绣记忆》《民间剪纸技艺》;《面塑技艺》等12项被列入市级名录,《葫芦烙画》等19项被列入兴庆区级名录。贺兰砚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传承基地;宁夏文昶创意非遗保护、银川二中、银川景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级传承基地;李氏马刺针刀疗法、银川十中踏脚被评为银川市级传承基地;金丝沙画丽景社区评为兴庆区传承点。同时完善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人培养计划,提升非遗传承基地、传习点管理和创建水平,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打造非遗传承点3个,夯实传承发展基础,切实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是抓融合,提升文化产业动力。坚持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辖区文化旅游资源,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节、荷花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文化演出、民俗活动等与旅游相结合,利用各类重大节庆节点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鼓励并扶持文化旅游企业,融合民间工艺、工业制作、商品交易、科普教育、文化美学等诸多元素,开发古老文化元素、现代手工技艺与时代消费需求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创意产品。

四是抓培训,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兴庆区文化馆因时制宜,利用线上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培训活动,线上开辟“微课堂”为广大市民开展了书法、葫芦丝演奏、广场舞等基本课程,有力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切实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线下以以文化志愿者团队为依托,根据各村开展“一村一品”活动,有针对性地率先在月牙湖生态移民村结合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引入专业型、高层次的文化志愿服务人才走进乡村送培训,切实开展“百姓健康舞”推广和艺术普及培训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参与率、知晓率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精神文化力量。

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2020年6月1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